中科院成果鉴定:将对空调和热泵产业带来颠覆或毁灭性的变革吗?
2023-04-11 13:00:55 科技学术派

4月6日,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评价暨成果发布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了评价,并对超长重力热管技术应用成果进行了发布。


(资料图)

图片来源于地热加的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删除

鉴定结论: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为在适用地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做出贡献。

该示范项目于2021年5月初开始实施,12月底完成调试并投运。经测试系统平均取热量为858.5kW。与现有水源热泵技术相比,超长重力热管在“无泵驱”条件下,比同类的“取热不取水”地热开采技术的采热量高15%。

该项目在每个采暖季可提取地热27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900吨,减排二氧化碳2250吨。

将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以上内容来自“地热加”的公众号。

图片来源于“地热加”的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删除

使用热管技术,实现对地热的利用,该类技术起源于何时何处?

我们在中国专利信息库中进行查询,找到了在2007年,就已经申请的利用热管技术对地下热能无泵传输到地面的技术。

因而,使用热管技术,将地下的热能进行利用,这是2007年由发明家李建民先生率先发明的专利技术,并于2008年11月5日取得了专利的授权。

根据国家专利局查询到的信息:

专利申请日期:2007年1月9日

授权号:CN201145466

专利号: 200720088272

专利名称:热管地表热能利用系统

发明人及专利权人:李建民

授权日期:2008年11月5日

采用热管技术,实现对地热利用“无泵式”进行。“无泵式”开采模式,就是热管不需要外部的电力泵作为动力,自身就可以将地下的热能传输到地面进行使用。

因而,只需要钻井和安装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不再需要任何的其他的能源消耗,就可以直接将地下的热能传输到地面。

因而,这种只需要设备投资,在运行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或支付其他的能源费用,就可以取得的能源,通常称为“免费能源”。

因而,使用热超导热管技术,所取得的能源,称为热超导免费能源。

这种技术可能对于现在的热泵和空调产业带来颠覆或毁灭性的影响吗?

事实上,无论空调或热泵,都需要消耗电力作为能源;即使目前使用的地源热泵,也是需要采用电为动力,才可以实现热能与地下的热能进行交换,因而,现有的空调或热泵都需要消耗电力。

但是,如果使用热超导热管技术,可以将热能不消耗电力的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实现不消耗电力的进行供暖和制冷;一旦该技术产业化应用,是否将给空调或热泵产业带来颠覆和毁灭性的变革呢?

中科院技术的鉴定结果表明,从技术而言,实现以上的目标,没有任何的技术难题。因而是否可以成功的推向市场,主要的困难在于市场、管理、资金。

但是,由中科院及双良集团这样的实力企业推进,市场、管理、资金都不会带来困难和问题,因而,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格力集团的董明珠已经多年致力于“不耗电的空调”的研发,使用热管技术来实现真正的“不耗电的空调”的产业化生产,符合董总的要求吗?

但是,格力集团在这个赛道上吗?

在“不耗电的空调”的赛道上,双良集团将实现弯道超车吗?

如果使用2007年李建民发明的热管技术,在此赛道上胜算的概率几何?

相关新闻: